從1983年審計署正式成立至今,30多年時間,中國經濟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審計工作也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利用新技術、拓展新思維、引進新人才,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7月11日,正在審計署南京特派辦采訪的“陵計一動”小分隊就了解到這樣一個神秘而高能的工作崗位——計算機審計。
在這個崗位上,審計人員坐在方寸之間,便能精準定位到天南海北的問題線索和疑點。他們潛心扮演著“排雷工兵”的角色,在審計項目開始前的摸排,使得審計工作的效率大幅提高。
四年前,計算機碩士畢業(yè)生朱靖翔順利通過國考投身審計工作,他所服務的部門正是審計署南京特派辦計算機審計處。
利用自己的計算機專業(yè)技能,在審計一線工作的實踐經驗以及前輩、同事的指導幫助,朱靖翔逐漸明白了計算機審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并最終成為計算機審計工作的一員強將。
朱靖翔形象地解釋了計算機審計工作的主要作用,比如,審計某類資金可能存在問題時,首先是研究、發(fā)現(xiàn)此類資金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點,然后發(fā)揮數(shù)據(jù)分析優(yōu)勢,利用計算機審計技術進行排查。之后找出問題疑點,通過延伸審計逐個印證審計疑點,最終查實問題線索。
審計對象的電子化、信息化,要求審計手段也必須電子化、信息化。早在1998年,當計算機技術尚未大規(guī)模在國內應用之時,審計署就提出“三個資格”的論述——“審計人員不掌握計算機技術,將失去審計資格”、“審計機關的領導干部如果不了解信息技術,就將失去指揮的資格”、“審計機關的管理人員不運用計算機技術將失去任職的資格”。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學習、掌握計算機技術。審計署南京特派辦也是國內最早一批開始進行計算機審計工作的辦事處之一。
時至今日,計算機技術早已在國內各個領域廣泛使用,大數(shù)據(jù)時代也已全面到來。計算機審計更是成為一個具有高度專業(yè)性的工作崗位,并在審計工作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朱靖翔表示,計算機審計通過數(shù)據(jù)挖掘及分析等技術,能夠精準定位審計疑點,簡化審計流程,提高審計效率,為查處相關問題并推動問題整改,進而促進國家政策的制定與完善,提供了僅僅依靠人力單兵作戰(zhàn)難以獲得的決策參考依據(jù)。
此外,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對審計工作“全覆蓋”的要求,計算機審計更是一項無可替代的技術手段。朱靖翔介紹,計算機審計可以貫穿在各行業(yè)的信息化領域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開展宏觀決策分析,推動審計工作的全面覆蓋。同時,在“全覆蓋”的基礎上,計算機審計通過尋找疑點線索,實現(xiàn)對被審計對象風險點的精準定位,協(xié)助分配審計資源、提高效率。
南京特派辦計算機審計處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很多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政策修訂或出臺實際上都有著外界看不到的審計工作發(fā)揮的作用,這其中,計算機審計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計算機審計這一神秘但高能的審計工作崗位,對于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很高,歡迎更多的優(yōu)秀大學生加入。
校媒記者 南京審計大學朱雨墨;中國傳媒大學龍泠宇
責任編輯:朱江